9月27日讯 (记者李佳 通讯员赵杰)近30年前,国内首个激光光纤手术器就诞生在武汉!研制者正是华中科大教授李正佳。他研制的YAG激光光纤手术器,目前已在全国多家医院得到应用,30年来,某地方医院使用该激光刀就开展过7000多次手术。 【激光网激光门户网综合报道】( 责任编辑:xuji )
李正佳 见证过光谷一束光的产业奇迹,72岁的他,27日又出任武汉镭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,跟随光谷再出发。 他发明的激光手术刀 完成国内首例脑干肿瘤切除术 1992年,当时在同济医院工作的脑外科专家李龄,完成了国内首例脑干肿瘤切除术。被断言只能再活两个月的患者,术后立即消除了肢体麻木现象。 在人脑干上做手术,在医学界一直被视为一大禁区,因为脑干是神经集中之处,稍有损伤,便可能致人残废甚至死亡。李龄采用了一种叫“YAG激光手术器”的手术刀,它的研制者,就是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李正佳。李正佳专门研制了用于切除脑深部肿瘤的特殊刀头,这种刀头能将激光限束,使激光有效地照射在肿瘤部位,而对其周围部位组织进行保护,手术中可以做到不损伤脑干。 其实,早在1979年,李正佳主持研制的“Nd:YAG激光光纤手术器”,就创下全国第一,并率先在武汉同济医院和武汉市三医院投入临床应用实验。 华工第一代激光人的自学课本《激光技术》 长江日报记者在一份历史资料中找到“武汉医学院病理教研室、电子显微镜室”的实验数据,他们用李教授发明的YAG激光刀来切割肝、脾、肾等脏器:“切肝时的出血量以激光组为最少,平均仅114毫克血红蛋白……普通手术刀组虽采取创面缝合止血,出血量仍稍多,平均为172毫克血红蛋白”。 见证从激光专业到激光产业 高校教授扎进医院做了一个暑假的实验 李正佳回忆,1971年,华中工学院设立激光专业,从此,我国开始进行激光技术的研究工作。在华工学习并留校后,李正佳还担任过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。 他回忆,激光专业最开始没有实验室,包括李正佳在内,只有11个人,也没什么专业基础,成立后首先学习什么是激光。当时学校图书馆不对外开放,但开个后门允许激光的老师进去查阅资料。 一个偶然的机会,一位华工教授因胃病在三医院住院,一个内科教授跟他说,医院在做一个用激光给胃开刀的课题,做了三年调研了很多次,都没有做成。听说这事后,李正佳在三医院做了整整一个暑假的实验,试图将激光用于医学,“实践证明激光开刀愈合情况比线要好得多,也不出血”,这诞生了日后的激光刀。 1987年,原华中理工大学为了转化激光医疗科技成果,决定成立华中理工大学激光设备厂,专门生产医疗激光及推广使用,年生产销售曾达400多万元。李正佳还曾担任过该厂的厂长。跨出学校“下海”了,他说:“激光是应用技术,一定要用。产业有产业的发展方式,科研有科研的发展方式,但在一定情况下,是可以融合发展的。” 创业之初,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医生使用激光刀,很多基层医院都因此受益。在河南省辉县市第三人民医院,自1988年以来,30年间,该院使用YAG激光光纤手术器,为2729例病患实施了7769次手术。 惊诧英国医生 老骥伏枥立志赶超世界水平 李正佳说,在相当长的时期内,中国的激光肿瘤治疗技术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水平。 上世纪90年代初,上海长海医院举办了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议,一名英国医生要现场演示使用激光内镜切除食道肿瘤,需要一台激光手术器。 接到消息,李正佳教授带着设备,坐了三天两夜的江轮,把国产的激光手术器送到了会场,手术顺利完成。英国医生很震惊,“没想到中国也有这么好的激光手术器。” 然而,三十多年过去,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,起步早、技术领先的国产激光医疗设备却遭遇了尴尬的局面。 在我省一家三甲医院的某外科科室,8台激光设备里,只有1台是国产。 以前受制造能力的限制,产品比较粗糙,有医生反馈,国产激光医用设备不够耐用、未注重制造细节,“用一段时间轮子咯吱咯吱响”。 如今,光谷激光医疗行业制造技术先进、配套完整,从整机到零部件都可以自主生产,从最源头的激光晶体到最终的成品,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自主完成,不会被“卡脖子”,不会受制于人,且完全具备走出去的能力。李正佳引用华中科大第一代激光人自学课本的扉页上写的话,激励致力于国产激光医疗事业的后来人:“中国人民有志气,有能力,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,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。” (作者:李佳) |